《玫瑰玫瑰》:从1940到2025,玫瑰依旧怒放
《玫瑰玫瑰》来源于那首轻快的爵士曲《玫瑰玫瑰我爱你》,它赞美玫瑰,也赞美女人。创作于1940年抗战期间的上海,当时仍属“孤岛时期”,租界里文化相对自由,形成了活跃的流行音乐圈。1951年被翻唱为英文版《Rose, Rose, I Love You》,由美国歌手Frankie Laine演唱,成为唯一登上美国Billboard前十的中文原作改编歌曲。英文词由Wilfrid Thomas重新填写,但与原意出入较大,更偏对于异域女性的想象。但抛开当时的文化局限,这首歌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。
而我选择把它作为2025年新专辑《玫瑰时代》的第一首,不只是出于致敬,更是一种回应。我在原曲的基础上,保留了那句脍炙人口的“玫瑰玫瑰我爱你”,但赋予它新的主体——玫瑰自己在说话。在我的版本中,玫瑰不再是被凝视、被赞美的对象,而是拥有锋利与骨气的主体。“我的刺不是装饰,撑起我的骨气”,“我要长在风里,不是花瓶”——这是一个不愿被束缚、不甘于温室、敢于雷霆对峙的声音。她野生、生猛、带着自己的呼吸和野心。音乐上我也加入了很多融合的文化符号,以house电子舞曲的结构为基础,加入了中国乐器琵琶、锣鼓镲片,日本的和筝与三味线,西方的弦乐、电吉他和当代电子常用的合成器,把一个旧上海的浪漫符号,拉进2025年的当下,重塑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象征。在新与旧之间,在中与西之间,这首《玫瑰玫瑰》试图开出一朵不一样的花。
关于封面:2024年,与我同龄的好友因乳腺癌而去世,我震惊、恐慌、害怕,给自己做了一个全身体检,医生说我有一处结节,就让我拍摄了一组乳腺影像。我第一次看见了乳腺的纹理,觉得它很美。我的设计师朋友Yi就以它为源泉创作了这样一个封面,是一个胸部侧影里扎出的一朵钢铁玫瑰。我的理解是:最坚硬的东西往往从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而出。